2025年8月8日下午,全科医学科三病区成功举办第十六场安宁疗护系列宣讲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院内及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专科护士共计16人参会。本次活动全科医学科三病区营养专科护士李珊老师精心准备的《临终患者营养管理》的授课,以及全科医学科三病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许欣进行《安宁疗护概念解读及心衰临终患者护理》授课,旨在推动终末期患者照护从“生命延长”向“质量提升”转型,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向。
李珊老师聚焦经典案例:以全球瞩目的“特丽·夏沃案”为切入点,剖析临终营养支持的伦理问题,系统阐释了临终营养支持的核心原则。1990年,美国患者特丽·夏沃因突发心脏骤停陷入永久性植物状态,其家属就“是否拔除鼻饲管”展开长达15年的法律讼争,最终引发对“生命自主权”与“医疗干预边界”的全球讨论。此案例引发出参与者对于临终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的思考,一方面是尊重患者的意愿,另一方面是舒适优先。避免强制喂食,要尊重自然衰退的规律。李珊老师讲解临终患者的营养需求与伦理考量。临终患者如何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最优营养支持方式,临终患者的营养核心,是放下对“营养充足”的执着,尊重患者的意愿与自主选择权,去倾听、去陪伴、去优先保证患者身体和心灵的舒适与安宁,提升专业能力给予生命末期患者最温暖的照护。此外,李珊老师介绍了生前预嘱的重要性并将“生前预嘱宣传手册发放给参与者学习,参与者了解到生前预嘱的意义并主动关注小程序。

参与者来自于心血管专科护士,许欣老师针对心脏方面的临终患者的一些常见症状进行了一些案例介绍。如临终心衰患者需通过利尿剂、体位调整缓解呼吸困难;舒适照护:涵盖口腔护理、舒缓音乐、芳香疗法等细节;心理与社会支持:通过叙事护理、家庭会议等方式帮助患者弥合人际关系,完成未竟心愿;精神抚慰与死亡教育:引导患者正视死亡,通过“生命回顾”“尊严疗法”实现心灵平和。她特别强调:“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而是‘优化照护’。例如,对无法吞咽的患者,我们应优先考虑其舒适度,而非强制喂食。活动现场设置了讨论环节,参会者围绕“如何处理家属对气管插管的坚持”“临终患者心愿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有参与者表示:“参加此次学习才知道安宁疗护与安乐死的区别。”还有参与者说道:“尊重临终患者意愿是临床棘手问题。”许欣老师提出:“解决伦理冲突的关键在于‘提前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以及在恰当时机召开家庭会议,用数据和案例向家属解释侵入性治疗的潜在风险。”参与者纷纷表示收获颇多,授课内容具有实用性,希望回到自己科室开展安宁疗护工作。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制作精油皂活动,旨在通过手工活动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这项活动不仅让医护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找到了放松的时刻,也增进了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体现了医学的温度,在于承认生命有极限,而关怀无止境。未来,全科医学科三病区将持续推进安宁疗护理念与技术,让更多终末期患者在尊严与安宁中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全科医学科三病区 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