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第十八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学术年会在京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10-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5年10月24日至25日,第十八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学术年会成功举办。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成立于2005年,挂靠单位为北京朝阳医院。历经十八年深耕积淀,首都急危重症医学学术年会已成为国内急危重症领域兼具历史底蕴与前沿高度的标杆性学术平台。会议始终秉持“立足临床、多学科协作、接轨国际、引领创新”的宗旨,深度参与并见证了国内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

  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主任、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学科主任唐子人主持,常务副院长王明刚出席开幕式,北京朝阳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纪智礼代表院党政班子向第十八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学术年会的胜利召开致以热烈祝贺。

4.jpg

唐子人主持开幕式

5.jpg

纪智礼线上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通过视频向年会开幕式致辞,他说道:面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我们需以更系统、科学的视野展望未来。未来将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与区域协同,强化人才培养,并大力鼓励青年医师投身研究与创新,为中国急危重症医学的进步注入新活力。

6.jpg

吉训明线上致辞

  作为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急诊医学系启动了“心肺复苏数据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建立,旨在整合多中心临床资源,推动复苏数据标准化采集与深度挖掘,为优化复苏流程、提升抢救成功率提供坚实数据支撑,标志着我国复苏医学领域在大数据协作与科研创新上迈出关键一步。

8.jpg

“心肺复苏数据共享平台”启动

  同时启动的还有“中国心脏骤停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本项目研究成果将直接为中国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证据,推动先进救治技术的规范化普及,提升我国心脏骤停的整体救治水平,具有推动行业进步的里程碑意义。

9.jpg

“中国心脏骤停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启动

  本次盛会以“重症无界·复苏有为”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急危重症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线下参会人数达1200人次,会议首次设立国际复苏专题会场,特邀国际心肺复苏专家、亚太急危重症联盟权威专家围绕心肺脑复苏的全链条革新展开了深度跨国研讨,同时设置13个线下分会场,邀请来自海内外的184位急危重症领域专家学者担任论坛主席、会议讲者、主持及讨论嘉宾,并带来125个精彩讲题。同时紧扣急诊医学专业性、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会议设置了多个全流程工作坊(Workshop),进行从评估、决策到操作、复盘的全流程演示与沉浸式实操教学。

  专家们以全球前沿的视野,聚焦心肺脑复苏技术革新、院内外生命链无缝协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跨国研讨与思想交锋。国际带来的‘新视野’与‘硬技术’,不仅为学习提供了范本,更激发了本土化创新与改进的活力,将有力推动中国复苏医学与国际前沿深度接轨,共绘生命复苏的全球新画卷。

10.jpg

国际复苏专题会场

  本次大会同步开设急危重症识别与决策、创伤与急救、临床护理、教学与人文、中西医结合救治等专场,以全维度覆盖领域需求,汇聚各领域精英共赴学术盛会,整体氛围热烈且富有深度。各领域专家登台献策,从临床实践到学科管理,从技术创新到人文关怀,多维度分享行业前沿动态与实用经验,内容兼具专业性与指导性。点评环节中,资深教授凭借深厚积淀精准点拨,既提炼核心要点,又拓展思考维度,为参会者带来深刻启发。

11.jpg

各领域专家分享、点评,参会人员互动交流

  全场参会人员热情高涨,互动交流贯穿始终,提问探讨、观点碰撞的场景随处可见,充分展现了对学术知识的渴求与行业发展的关注。正是专家的精心分享、点评教授的专业赋能,以及参会者的积极参与,多方凝心聚力,共同为急危重症领域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2.jpg

第十八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学术年会

急诊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