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普外中心胃肠外科(常营院区)成功救治卵巢恶性肿瘤多次手术后腹腔转移继发肠梗阻患者

发布时间:2025-08-14 浏览次数:
字号: + -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普外中心胃肠外科(常营院区)主任医师渠浩团队联合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肿瘤科、内分泌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卵巢癌多次手术后腹腔复发、转移继发小肠梗阻的患者实施高难度根治性手术,以精湛技术突破肿瘤复发与腹腔内复杂粘连的重重壁垒,再次彰显普外中心胃肠外科在疑难肿瘤综合救治领域的领先实力。

病情复杂:肿瘤复发与小肠梗阻的双重危机

  67岁的张女士过去3年多的抗癌经历堪称“坎坷”:3年前因诊断“卵巢交界性肿瘤”在本地医院做了“腹腔镜下单纯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个月后到省内大医院追加了“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8个月前复查时发现卵巢粘液腺癌复发,于是来到北京做了“腹腔肿瘤减灭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本以为病情得到控制,但是厄运再次降临——1个月前,张女士因突发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在外院诊断为“肠梗阻”而紧急入院,腹部增强CT提示小肠广泛粘连,血清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难以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单纯肠粘连。更棘手的是,患者体型偏胖、有20年糖尿病史,且输尿管受压狭窄留有支架,考虑到腹腔内解剖结构紊乱,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大出血或肠瘘,外院束手无策。面对复杂的病情,张女士慕名来到朝阳医院普外中心胃肠外科(常营院区)就诊,渠浩团队接诊后,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在完善疾病相关评估、营养支持、炎症控制、呼吸训练等措施后,决定采取“腹腔镜探查术、备肠粘连松解+腹腔肿瘤减灭术”,并根据术中情况制定个体化肿瘤治疗方案。

技术攻坚:7小时腹腔镜下的“生命拆弹”

  胃肠外科专业的医生都知道,每一位经历过多次腹腔脏器手术的患者再实施胃肠道手术,任何时候都是一场技术与耐力的极限挑战。腹腔镜探查后,主刀团队发现患者腹壁内表面见片状分布的白色粟粒样结节,伴有杂乱的条索状瘢痕,而既往手术造成的创面渗出、大血管暴露及解剖层面紊乱等导致小肠反复扭转并与邻近的腹壁、盆腔壁、裸露的腹主动脉、髂内血管、髂外血管、输尿管等器官和组织致密粘连,稍用力牵拉便可能造成肠管或大血管的撕裂。渠浩带领团队采用“非能量器械锐性解剖、生理盐水冲击破障结合超声刀精细分离”的策略,毫米级推进粘连松解,完整切除肿瘤病灶,并切除疑似受累并发生肿瘤种植转移的部分小肠。术中需时刻注意保护输尿管、大血管,仔细解剖寻找既往术后融合、紊乱的层面,操作如履薄冰。在彻底理顺肠管并重建消化道后,以氩气刀减灭腹腔镜视野下全部的腹膜种植转移结节,并且在腹腔及盆腔内留置4根灌注治疗管,以备术后“热灌注化疗”之用。历时7小时,团队最终完成“腹腔镜下肿瘤减灭+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出血量仅200ml,最大程度保护了患者肠道功能。

管理护航:多学科协作化解术后危机

  手术成功仅是第一步,术后病理证实患者的确系卵巢粘液腺癌复发转移,于是术中留置的灌注治疗管就派上用场。团队深知“热灌注化疗”能够为张女士这类腹腔种植转移患者带来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生命的重要意义,因此决定在手术后给予含有“紫杉醇”药物的腹腔热灌注治疗。但是患者术后相继出现了延迟性肠麻痹、I型呼吸衰竭、胰岛素抵抗及伤口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医疗团队依托全院多学科MDT管理优势,迅速整合重症医学科、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内分泌科等力量:SICU通过无创通气改善氧合,感染科精准调控抗生素,内分泌科提供糖尿病管理方案,手术团队给予局部清创及VSD引流。经过1个月左右的精细化治疗,张女士的营养及免疫力显著好转,她的抗癌之路可以再次开始,手术团队提供的病理标本在进一步完善肿瘤相关基因检测后,可以精准地为后续抗肿瘤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提供依据。

5.jpg

团队与患者合影

以患者为中心:打造胃肠道手术精准治疗新高地

  普外中心胃肠外科(常营院区)过去已经完成许多类似手术,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预后,这得益于朝阳医院的三大核心优势:技术精进:腹腔镜技术在复杂粘连分离中的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多学科协作: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的全链条管理;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基础疾病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制定精准方案。朝阳医院普外中心胃肠外科(常营院区)年均完成高难度胃肠道手术300余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未来,普外中心(常营院区)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推动复杂难治胃肠道疾病诊疗技术迈向更高峰。

普外中心胃肠外科(常营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