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下午,由北京市门诊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市门诊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为北京朝阳医院)主办的“门诊电子病历质控管理”学术沙龙在北京朝阳医院顺利举行。本次沙龙以“精准提升门诊电子病历质量,筑牢医疗安全防线”为核心目标,特别邀请国家门诊质控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案与临床数据中心主任林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张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周炯担任授课专家,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北京市门诊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王聪主持会议。全市30余家医疗机构门诊管理、质控骨干人员通过线下及线上形式参会,总人数超百人。

“门诊电子病历质控管理”学术沙龙

王聪主持会议
在学术分享环节,林箐以《数据赋能,质控落地:门诊数据监测与病历质量提升》为题,紧密结合国家最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系统讲解门诊数据检测指标释义、人工上报模式等核心内容,同时拆解基于系统计算的病历质量评价指标的设定逻辑与结构化模板样例,为参会者提供了“政策解读+实操工具”的双重指导,助力医疗机构将质控要求转化为可落地的管理举措。张珂分享《互联网诊疗电子病历的质控管理》实践经验,介绍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历程,并围绕互联网医院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剖析互联网诊疗电子病历质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为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门诊电子病历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范本。周炯以《门诊病历质控要点浅析》为题,立足临床实际需求,通过剖析门诊病历质控中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病历内容完整性、逻辑连贯性、信息准确性等核心质控要点,帮助参会者更直观地理解质控标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三位专家的分享兼具高度与深度,为参会者带来门诊电子病历质控管理的新视角、新思路与新方法,现场反响热烈。

学术沙龙专家风采
进入圆桌会议环节,王聪指出,本次学术沙龙是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办公室加强医疗内涵建设、推动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市门诊质控中心搭建区域交流平台的具体实践。随后,各区医疗机构参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门诊病历质控的执行现状、现存痛点(如特殊人群的病历管理、打印病历的时限权限等)及优化方向展开深入探讨,现场交流氛围浓厚。

圆桌会议环节
本次“门诊电子病历质控管理”学术沙龙的顺利举办,不仅为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搭建了门诊电子病历质控经验交流的桥梁,更明确了未来门诊病历质量管理的重点方向,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北京市门诊质控中心的主委单位,北京朝阳医院持续发挥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引领、指导与带动作用:一方面,建立门诊质控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学术研讨、案例分享、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经验互鉴;另一方面,聚焦门诊日常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联合各成员单位开展专题研究,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质控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全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同质化提升,为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贡献更大的力量。
北京市门诊质控中心简介
北京市门诊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成立于2018年11月20日,主任委员单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另有3家副主任委员单位及40家专家委员单位。
自成立以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不断搭建层次清晰的质控管理体系,已在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等12个辖区成立区域门诊医疗质控中心,这些区域中心具体承担对所在地各区卫生机构的培训授课、技术指导及督促检查工作,推动门诊质量管理工作从市级医疗机构,向区级及民营医疗机构延伸,带动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诊管理质量与安全水平的稳步提高。
近年来,中心严格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要求,按照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家委员会,针对本专业存在的问题开展质量管理研究;承担门诊医疗质量的定期检查、评估工作;持续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会议,紧密围绕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门诊管理文件等及时进行宣贯,同时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经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各机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北京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门诊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