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石景山院区举办慢阻肺病全流程管理培训会

发布时间:2025-08-15 浏览次数:
字号: + -

  8月12日,由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联合主办的“慢阻肺病全流程管理培训会”在区卫健委一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此次会议聚焦慢阻肺病筛查、诊疗、康复及长期管理全链条,旨在进一步提升区域慢阻肺病防治水平,完善全流程健康管理体系,为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李海潮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七部副主任王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科主任张二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科主任马霞、石景山区鲁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姜瑞霞,及区卫健委、区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的百余名医务工作者参会,共同为区域慢阻肺病防治建言献策。

44.jpg

石景山区慢阻肺病全流程管理培训会现场

领导致辞:强化全周期防控,构建协同网络

  李海潮在致辞中强调,慢阻肺病作为高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其防治需贯穿全周期。他指出,要将慢阻肺病控制、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全程健康管理理念深度落地,通过强化基层诊疗能力、完善医防融合机制,为患者提供  “预防-诊疗-康复” 全链条服务。“此次培训是落实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举措。”  李海潮表示,未来将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深化多部门协作,逐步构建 “以基层为重点、防治结合” 的慢阻肺病管理网络,切实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

45.jpg

李海潮院长致辞

专家深度分享:从规划到实操,破解管理痛点

  王晶详细解读了石景山区慢阻肺病公共卫生落地及全程管理  “2025-2027 三年规划”。她提出,将构建 “自上而下、全域覆盖”  的管理体系: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起点辐射全院,联动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深入乡村开展义诊;同步打造社区慢阻肺病管理样板,形成  “筛-诊-治-管”  全周期模式。其核心实施路径包括:推进规范化干预与管理,制定急性加重应急方案;优化呼吸慢病管理流程,强化医护协同及院内外衔接。“通过三年行动,我们将全面提升区域慢阻肺病防控能力,守护居民呼吸健康。”

46.jpg

王晶分享依托“三年规划”的管理模式

  张二明围绕《中国基层慢阻肺病患者指南》展开解读。他明确,慢阻肺病是  “以持续气流受限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可防可治慢性气道疾病”,其基层筛查需结合 COPD-SQ  问卷与便携式肺功能仪,确诊则依赖肺功能检查。“病情评估要‘四维一体’,综合气流受限程度、症状评分(CAT/mMRC)、急性加重风险及合并症,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张二明强调,基层医疗机构需建立 “筛-诊-治-防”  闭环体系,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提供定期随访、吸入药物指导及双向转诊服务,以此降低漏诊率、改善患者预后。

47.jpg

张二明解读《中国基层慢阻肺病患者指南》

  马霞聚焦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作报告。她指出,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病诊断与治疗的 “核心依据”,国家正通过政策推动呼吸慢病早期诊断,提高肺功能检测率,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慢阻肺病早发现、早干预能力。

48.jpg

马霞聚焦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作报告

  姜瑞霞分享了社区慢阻肺病管理经验。她表示,社区管理核心涵盖  “筛查-随访-综合干预-规范转诊”  四大环节:稳定期以健康教育为基础,通过科普讲座普及疾病知识;将戒烟指导列为首要干预措施,结合药物与心理支持助患者戒烟;定期开展肺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运动与营养方案。姜瑞霞强调,需指导患者制定急性加重行动计划,培训症状监测与应急处理技能,提升自我效能。通过闭环管理,实现 “早发现、早干预”,从源头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49.jpg

姜瑞霞分享社区经验

实操培训落地:强化技能支撑,推动技术下沉

  同期,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肺功能室开展实操培训,聚焦设备操作规范、参数解读、质量控制等核心内容。通过 “理论+实操” 模式,基层医务人员的肺功能检查技能得到强化,为慢阻肺病早诊早治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基层呼吸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50.jpg

肺功能室实操培训

  作为石景山区慢性病防控标杆项目,本次培训会明确了慢阻肺病全流程管理的责任分工与协作机制,为区域医疗机构搭建了经验交流平台。

  未来,石景山区将持续优化慢性病防治体系,通过技术培训、质控督导、信息化建设三维发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居民提供更高效、连续的健康服务,让呼吸健康防线更牢固。

呼吸中心(石景山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