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石景山院区神经外科团队开展时序脊髓电刺激联合机器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

发布时间:2025-08-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马立新团队成功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了时空序列脊髓电刺激SCS。术后患者不仅肢体疼痛消失,肢体僵硬明显改善,还通过精确的时空调控激活脊髓功能、刺激肌肉运动,结合机器人外骨骼进行康复锻炼,最终实现偏瘫患者辅助下行走。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为55岁男性,因脑干出血1年半遗留严重后遗症:失语、右侧肢体偏瘫伴僵硬及疼痛。查体显示:患者神志清楚,失语,右侧面瘫,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Ⅲ级,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Ⅰ级,疼痛评分5分,右下肢肌力Ⅱ级,疼痛评分5分;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Ⅳ级。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脑梗”病史3年,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及脑干出血病史1年半。

创新疗法

  马立新团队经详细检查和评估,决定为这位患者实施“时空序列脊髓电刺激SCS+外骨骼机器人”的创新治疗方案。手术在术中电生理辅助下,精确植入电极于T11-L1/C4-T1节段,术中电生理确定不同电极与右下肢及上肢肌肉对应关系,术后通过编程时空序列脊髓电刺激SCS,结合机器人外骨骼步态训练,实现"刺激激活肌肉-机器人辅助运动"的主动与被动康复联合模式,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

1.jpg

胸腰段和颈段电极

2.jpg

下肢和上肢电生理监测

治疗效果

  经3周时空序列脊髓电刺激SCS+外骨骼机器人康复锻炼,患者肢体疼痛完全消失,肢体僵硬明显下降,已可在机器人辅助下独立行走,最大程度上恢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团队希望通过此项技术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专家介绍

  马立新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天坛医院,采集患者脑电信号并完成实时解码,初步建立脑机接口的技术链接。未来将加速推进现脑机接口应用于临床,为广大偏瘫、截瘫患者服务。

3.jpg

脑电采集

4.jpg

  马立新出诊时间:

  朝阳医院本部专家门诊:每周五下午

  石景山院区专家门诊:每周一、三上午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依托多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为高龄,高风险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石景山院区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