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喜报!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获评“优秀科研院所”

发布时间:2025-10-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5年9月22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公布“2022–2024年度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绩效考核结果”。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呼吸所”)在19家参与评估的市级院所中表现突出,获评“优秀科研院所”,成功跻身首都卫生健康科研机构第一梯队。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呼吸所过去三年在管理创新、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实力的显著提升。

  三年来,呼吸所累计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国自然重大等竞争性科研项目72项;在《JAMA》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74篇,其中SCI论文432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达21篇,Q1/Q2区论文占比高达79.2%,较2019-2021年增长80.5%;获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63项,且首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突破,标志着呼吸所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能力迈上新台阶。

  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源于“十四五”期间,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学科带头人、所长童朝晖的引领下,研究所对科研创新体系进行的系统性重塑。

  首先,呼吸所构建了“精准导航、过程赋能、目标导向”三位一体的科研管理新模式。制度建设上,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通过课题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自主选题项目体系;项目全周期管理中,以产出为核心,建立覆盖研究进度、经费支出与研究产出质量的全过程绩效评价机制。为保障科研源头创新与过程严谨,研究所在项目遴选阶段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立项后组织多领域专家开展方案论证,提升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实施阶段创新构建“经费-产出双目标管理机制”,通过精准的中期督导与严格的结题验收,确保科研项目高质量完成,以制度创新推动科研效能提升。

  其次,高水平的人才梯队与科研创新平台是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呼吸所已汇聚包括国自然杰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次,以及北京学者、青年北京学者等省市级高层次人才46人次,形成“帅才领军、将才攻坚、新星辈出”的高水平创新梯队。平台建设方面,呼吸所构建起“国家级+市级”多层次科研支撑体系,拥有国家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专科等市级科研基地11个,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硬件基础。

  呼吸所成立于1999年,依托北京朝阳医院,实行“院所融合”发展模式。目前设有6个部门,在编人员48人,聚焦呼吸危重症、慢性气道疾病、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胸部肿瘤与内镜介入、呼吸系统感染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五大研究方向,下设14个专业组协同推进学科建设。历经二十五年发展,呼吸所已形成医、教、研、防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在呼吸危重症救治、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等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这次获评‘优秀’,是对全体科研人员过去三年不懈努力的最高褒奖,”童朝晖表示,“我们呼吸所的改革与发展,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做出能真正解决临床问题、造福患者的科研成果。”未来,呼吸所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十五五”,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推动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呼吸疾病研究与防治高地,为健康北京建设和全国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为守护人民呼吸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呼吸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