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朝阳

新闻中心

媒体朝阳

北京朝阳医院:实行医药分开 促进用药更合理、更安全

发布时间:2015-05-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陈勇(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护士护士刘莎莎(左)做客新华访谈,图为访谈现场。新华网北京频道发 丁孟醒摄



新华网北京频道5月4日电(丁孟醒)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院长陈勇和综合科护士护士刘莎莎做客由新华社北京分社和北京市医管局共同举办的2015北京护理文化周系列访谈。在访谈中,陈勇院长表示,朝阳医院作为北京第二家“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医院,在实施了近3年的改革中,最大的体会是取“医药分开”改革的成效不仅给老百姓减轻了负担,带给老百姓最大的红利就是用药更合理了、用药更安全了。



医药分开:用药更合理、更安全



我国的医药分开改革已经进行两年多了,目的是切断药品销售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陈勇院长直言:“过去销售药品国家是允许医院在进价基础上加成15%左右进行销售,加成这部分利润留给医院作为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同时,他也提到这种补偿机制的弊端,“医生好比是战士的话,药就是‘枪’和‘子弹’,它本来是医生治病的一种武器,当将武器赋予能够带来利润或者带来金钱效益的身份的话,这个武器的准心很难保证不跑偏。这就是为什么以药养医的机制会催生过度医疗、大处方这样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医药的浪费,加重患者的负担,其实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患者用药安全。”



他指出,现在取消以药养医的机制,切断医院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关系,医院就有了充足的动力强化合理用药,这病需要用药就用,需要用一种药就不用两种,需要少用药就不多用等,这样改革的成效不仅仅给老百姓减轻了负担,省些钱,带给老百姓最大的改革红利就是用药更合理了、用药更安全。



陈勇院长认为,为了做好医药分开,一方面要加强合理用药的教育,对于很多患者感冒发烧到医院看病,不给输点液好像对自己不重视的错误认识一定要纠正。“不是用药越多越好,用药的原则是能够口服就不注射,能够注射就不打点滴。”另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手段加强管理和约束。朝阳医药在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可通过临床药师进行监控,每位医师每张处方,开列每一条涉及药品的医嘱都有临床药师在后台进行审核,凡是不合理的用药要打回去,而且要记录在案。来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也约束医生尽快能够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陈勇做客新华访谈,图为访谈现场。新华网北京频道发 丁孟醒摄



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简单的涨价



陈勇院长坦言,医院获得经济补偿是刚需,不获得合理的补偿无法运转。深化公立医院的改革,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的价格,是势在必行的。他指出,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的价格,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简单涨价问题。它实际上是要理顺价格体系,就是把医生和护士在技术和劳务方面的价值要合理地体现。他举例到,在挂号费上、手术费上多花一些钱,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在大型设备检查上,不合理的用药上少花钱,实现“总量控制 结构调整”,“所以不要片面地理解,一调高服务价格就是涨价,不是这样的”。



在陈勇院长看来,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的价格是医疗改革的“牛鼻子”。他提到,无论是政府官员、医务工作者,还是广大患者,要正确看待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的价格,其实这是推动医改、推动公立医院更好实现公益性的关键之一,能够更好的要求医院以患者的安全、健康为目标。



多种预约挂号方式改善就医体验



北京是医疗资源并不缺乏的大都市,陈勇院长认为,在北京看病难,主要是就诊的无序造成的。他提到,很多在社区就完全能够解决的小病、常见病、多发病,但大家都习惯来大医院来看病,觉得更可靠,这样会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实际上患者在就医过程当中体验是非常不好的。为了到大医院看病,得早早起来,到医院排队、挂号、候诊,再排队交费取药,这个过程下来快的要半天,长的一天,不要说一个病人,健康人在医院转悠一天也会很辛苦,这就是大家抱怨看病难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改善就诊体验,北京朝阳医院提出多种预约挂号方式。陈勇院长指出,预约挂号坦率来说就是改变了患者集中在医院窗口排队,通过网络、电话等将近十种渠道挂号。病人在医院滞留的时间短了,医院环境就不会人满为患了,大家就诊的体验就改善了。同时他提到,通过预约挂号,“医院的服务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因为就诊秩序好了,效率就提高了,患者体验也改善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拓宽那么多渠道,方便患者就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护士护士刘莎莎做客新华访谈,图为访谈现场。新华网北京频道发 丁孟醒摄



护理患者恢复健康体现自我价值



89年出生的刘莎莎护士在综合科做护士已经四年了,她介绍说,综合科接诊的多数为70、80岁的高龄老年患者。记得2014年收治的一位老年患者,是脑血管病后遗症,来了之后一直处于浅昏迷的状态。这个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局部组织缺水、缺氧造成骶尾部皮肤组织溃烂形成压疮,是属于炎症比较严重的。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她们专门找压疮伤口小组的专家进行指导换药、护理等工作。“换药这件事,看似简单,有的时候弯着腰做一个换药的工作要持续20到30分钟,有的时候做完后觉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护士刘莎莎说:“通过我们的帮助、我们的指导、我们的护理,包括医生给予治疗,看着患者伤口逐步的愈合和患者健康恢复是比较有价值的。在有些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在抢救生命的时候,我们把患者从死亡线拉回来的时候,是有自豪感的。”



陈勇院长表示,护士已不像过去一样仅仅是简单的打打针、换换药,它似火一想专门的学校,是有科学和独立的体系的,在工作当中越来越体现护理自身的价值。“从专业角度讲,任何多么优秀的、多么卓越的治疗方案都是要靠护士具体来实施的。好的方案、实施得好与不好,很重要的一点在护士怎么执行着医嘱,执行到位不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



刘莎莎认为,做为合格的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要有慎独精神,对患者负责,毕竟生命是不可以重来的。在她看来除了这样的素质之外,作为医护工作者一定要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据她介绍,朝阳医院每年会选派护士或者医生去国外进行深造进修,护理部会组成一些专业的小组,医院也会安排为专业小组授课,教授专业知识。这些都会让她们在工作中更加有自信,能够更好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



心肺复苏基本抢救技能应在全社会普及和推广



对于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日前在国外救活了美国倒地大妈,被称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事情,陈勇院长给以肯定,同时也坦言,“作为一个在急诊工作20年的急诊科副主任,在户外遇到这样的病人,开展心肺复苏救她,从专业来讲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陈勇院长指出,很多心跳骤停和猝死病人都是有挽回生命的余地的,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并不难,如果对一般的公众进行培训,有半个小时就可以掌握,药理很简单,确实很费力气。他希望通过唐医生救人事件能让公众有一种认识,即心肺复苏这样的基本抢救技能在全社会普及和推广的必要性,使这样一个故事发挥更大的正能量作用。如果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不是说病人幸运倒在一个急诊大夫的脚下,倒在任何一个人的脚下,我们都能够施以援手在第一时间帮助他。



陈勇院长介绍,朝阳医院每年对年轻医务人员都有基本知识、基本职能培训,每年会有严格的考核。对住院医师,医院每年都按国家规定,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的三年完整规划的培训等,这一切都是能提高医务人员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他说:“因为医务工作不是一般的修理工,面对的都是生命。医生和护士这个行业不能出错,出错就有可能危及到生命,是不能够挽回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