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老年健康

健康教育

老年健康

促进健康老龄化 共建幸福晚年

字号: +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长寿却不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

32.png

  维护老年健康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老年人应树立积极老龄观,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科学生活方式;家庭成员要关心长辈身心健康,提供必要支持;社会各界需为老年人创造友好环境,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只有多方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尊严的晚年生活。

  01、合理膳食与营养管理

  老年人由于味觉、嗅觉功能下降,容易出现食欲减退和饮食单一问题。建议65-79岁老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具体包括:

  优质蛋白:每天鱼禽肉蛋总量120-150克。

  奶制品:每日300-400ml牛奶或相当量奶制品。

  水分补充:每天1500-1700ml水,少量多次饮用。

  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食物应细软易消化,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食欲不振时可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02、科学运动与功能维护

  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运动类型: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

  运动时间:每周锻炼应不少于2至3次,每次锻炼不低于30分钟。

  运动强度: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左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体力劳动是单调重复的局部运动,而科学锻炼能促进全身均衡发展。老年人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动作,选择适合的运动装备,做好热身准备。对于患有关节炎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不应等待完全康复后再锻炼,应尽早通过适度运动控制病情。如出现运动后头痛、胸闷、食欲下降、睡眠障碍或明显疲劳,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33.png

  03、慢性病管理与预防接种

  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同时患2种及以上疾病),这些疾病相互作用会增加住院和死亡风险。例如,二型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约84%。因此,老年人应做到:

  定期监测指标:每月检测1-2次血糖(空腹和餐后),定期测量血压。

  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油脂、盐分过量摄入,保持良好睡眠。

  重视疫苗接种:美国疾控中心(CDC)和国内公卫专家推荐老年人接种流感、肺炎球菌及带状疱疹疫苗,通过预防感染可以帮助缓解老年人伴发的慢性病进展。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数据显示接种后的保护效力长达20年的时间。

  接种疫苗时需注意年龄适配性、保护效力和禁忌证。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

  04、心理健康

  2025年老年健康周是以"银龄健康,从心启航"为主题的活动,将重点聚焦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达15%-30%,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年期心理变化常表现为失眠、头痛、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家人应关注这些早期信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老年人自身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护心理健康:

  保持规律生活:固定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建议午休1小时)。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文体活动,维持社交联系。

  学习情绪管理:掌握简单的压力应对和情绪疏导方法。

  接受专业指导: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或参加心理关爱项目。

34.png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公共环境及居住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创造更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从今天开始,从点滴做起,为幸福夕阳红奠定坚实基础。

全科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