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临床经历
擅长鼻内镜鼻-鼻窦外科学(ESS),包括: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真菌性、牙源性鼻窦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难治性鼻出血的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骨化纤维瘤、骨瘤、腺样囊性癌)的手术治疗;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鼻前庭囊肿的揭盖造袋术、结构性鼻阻塞的鼻腔通气扩容术;鼻内镜下过敏性鼻炎的翼管神经或鼻后上鼻后下神经切断术;鼻内镜下前颅底病变(脑膜脑膨出、嗅神经母细胞瘤)、中颅底病变(垂体瘤)、翼腭窝病变(V2神经鞘瘤)切除及脑脊液漏修补术;鼻内镜下眶减压手术及鼻腔泪囊吻合等鼻眼相关疾(腭咽成形术);低温等离子扁桃体、腺样体及鼻咽部良性肿瘤等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教学、科研简介
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高护的鼻科学教学工作。两次承担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计划的带教。指导学生完成了《鼻中隔偏曲后鼻腔鼻窦结构重塑的影像学指标评价》,系统阐述了结构性鼻阻塞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诊治流程。
负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基地的鼻科学带教工作。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 17篇。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经费18万元),耳鼻咽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开放课题一项(经费5万元)。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国家专利3项。
长期从事鼻科学及中枢听觉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在于:(1)完成了上颌窦后部气化程度及其毗邻的分型;(2)基于彻底开放筛窦的需要,系统报道了后组筛房向上颌窦区扩展的变异规律。
(3)2019年在国际期刊报道了一个新的蝶筛气房:下外侧蝶筛气房。(4)2020年系统分析了蝶筛气房的气化特点,再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气房,全外侧蝶筛气房,同时将下外侧蝶筛气房命名为Jinfeng cell。(5)完善了对结构性鼻阻塞理论体系的构筑,提出了鼻腔结构的可塑性及重塑的观点,解释了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与鼻阻塞不同步原因。
社会或学会兼职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总论编委。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 Allergy》、《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Medical Science Monito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专家。
中国中药协会耳鼻咽喉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耳科分会 委员兼秘书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委员;
本周 下一周
出诊信息
科室 | 时段 |
星期一 10-02 |
星期二 10-03 |
星期三 10-04 |
星期四 10-05 |
星期五 10-06 |
星期六 10-07 |
星期日 10-08 |
---|---|---|---|---|---|---|---|---|
耳鼻喉科(本部) | 上午 |
刘锦峰
|
刘锦峰
|
|||||
下午 |
刘锦峰
|
出诊信息
(*该医生目前在多个院区出诊,请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就诊时间和地点。)
科室 | 时段 |
星期一 10-09 |
星期二 10-10 |
星期三 10-11 |
星期四 10-12 |
星期五 10-13 |
星期六 10-14 |
星期日 10-15 |
---|---|---|---|---|---|---|---|---|
耳鼻喉科(本部) | 上午 |
刘锦峰
|
刘锦峰
|
|||||
下午 | ||||||||
耳鼻喉科(常营院区) | 上午 | |||||||
下午 |
刘锦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