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技术 >>新技术新疗法

医疗技术

新技术新疗法

消化道早癌内镜切除标本病理取材、制片及诊断技术

字号: + -

  癌症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早治,提高浸润前病变的检出率,可降低癌症相关死亡率。在消化道早癌中,以胃癌为例,根据《胃癌治疗指南》, 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用于淋巴结转移风险低且可能完整切除的粘膜内癌。早期胃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ESD及EMR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早癌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本技术吸取日本消化道早癌的取材及诊断经验,经改进后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取材规范、制片程序及诊断标准,规范取材内容和报告内容,目的是提高我国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率及治愈率,为临床提供详尽的标本信息,为早癌治疗提供依据。

  本技术难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标本取材:固定时大头针固定位置需严格避开病变,不破坏标本。取材时需明确取材方向,区分口侧及肛侧,避开病变处切开,刀切面平整,确保每个切面都可以看到胃壁全层,确保每个切缘都清楚展示于切片。

  2、 制片及切片:包埋时确保方向与取材的组织块方向一致,按病变位置、大小等确定每块组织的包埋面方向,确保包埋面平整。

  3. 病理诊断:消化道早癌的诊断难度高,需严格判定肿瘤细胞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是否有低分化癌成分、是否存在特殊亚型癌成分以及水平切缘、基底切缘是否切净。

  技术开展后能为临床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包括癌细胞浸润深度、是否有低分化癌成分、是否存在特殊亚型癌成分、有无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以及水平切缘、基底切缘是否切净。是临床做病患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追加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做到癌症的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