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时光里的港湾:陪伴是最温情的守护

字号: + -

  在医院的病房里,充满了生命的挣扎与希望,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出现害怕和焦虑的情绪,面对这些消极情绪我不知道如何回应,经常感到无力,为之困扰。直到学习了叙事护理,我发现在漫长又孤独的治疗路上,倾听和陪伴更为重要。

  思绪回到了几年前,27床是一位80岁的丁奶奶,疾病原因一直卧床。那天夜班,听到丁奶奶和女儿聊天,说到: “我不敢睡觉,我害怕,我要是像你爸一样,回不了家可怎么办。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你爸爸住院时的样子”丁奶奶伤心的闭上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滑落。听到这里我走到丁奶奶床旁说:“您先别着急,也不要害怕,咱们坚持,也得坚强”我简单安慰着丁奶奶。她的女儿说:“对啊妈妈,你可是咱们家最坚强的,您还记得前年您扭伤了药,您可是一点也没喊疼,您做了这么多次针灸,都坚持下来了,现在生病了更得坚强。”丁奶奶的女儿也安慰着老人。

  “奶奶,我夜里一直都在,一个小时会进来看您一次,您有事按呼叫器我也会过来”我把呼叫器放在丁奶奶枕边,最终丁奶奶在我和家属的共同安抚下情绪平稳下来,走廊里呼叫铃声响起,我便离开了床旁。

  虽然我觉得自己当时做的已经很棒了,但是学习了叙事护理,我知道我现在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现在我明白了,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叙事护理强调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强调对患者生命的理解和感动。只有生命才能走进生命,只有灵活才能与灵活交流。这里在面对丁奶奶的情绪变化时,我应该保持着倾听者的姿态,可以握住丁奶奶的手,帮助擦去泪水来共情对方,而不是直接简单的安慰,在学习中我了解到叙事护理有五大技术,分别是“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这里我可以通过“外化”,把问题与人分开来看,将丁奶奶害怕的情绪具体化并且命名,然后去“解构”这个害怕来拆解问题,再通过“改写”基于例外事件重构故事,比如可以将扭伤腰后坚持针灸来作为例外事件,以此激励丁奶奶在面对当下的困难和情绪时,采取以往的成功经验来从容应对。

  夜间巡视,我特意关注了丁奶奶的情况,每当我走到床旁丁奶奶都会翻动身体,我知道丁奶奶并没有睡着,第二天早上床旁交班,我说明了丁奶奶的夜间情况,以引起管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在后续治疗和配合下,丁奶奶病情好转得以出院。在叙事护理的学习中,我学习到医护人员和家属可以作为“外部见证人”,比如每次观察到丁奶奶的情绪向积极变化时,我们可以强化她给出的正向反馈,始终保持共情的态度,全程陪伴渡丁奶奶渡过当下的困境,见证患者的改变,让复杂的诊疗过程更富有温情。

图片1.png

于鹏为患者吸氧

  叙事护理教会我,一个握手、一次倾听、夜班的陪伴和守护,比任何药物都能带给患者力量和安慰。“人不等于疾病,疾病才是疾病,每个人都是自己疾病的专家,每个人都有资源和能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疾病不会百分百操纵人”,在叙事护理五个理念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护理工作不只是单一的技术操作,而是温暖心灵的艺术,用倾听和陪伴走进对方,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关怀,是驱散病痛阴霾的温暖光亮。

  通过外化问题、解构影响、重塑身份、运用治疗文件、共同寻找应对之策,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与共情患者的独特经历,帮助他们找回内在力量,更勇敢地穿越困境。这段经历,让我对将叙事护理融入日常实践,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消化内科:于鹏

案例督导:刘雪霜 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