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疝和腹壁外科
疝和腹壁外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疝和腹壁外科专业独立的一级科室,是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共有医、护、研工作岗位50余人,在朝阳医院各院区开设床位(包括日间床位)近百张。从1998年至2024年12月,共开展各类疝和腹壁外科手术近10万余例,其中腹股沟疝7万余例,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盆底疝等手术2万余例,疑难、大中手术占比90%以上,年手术量超过5800例次。目前我科进一步建设有疝日间手术专业组、食管裂孔疝与胃食管反流病专业组、造口旁疝和盆底会阴疝专业组、复杂腹壁疝与并发症专业组等治疗组。2025年4月,科室月手术量已突破600台,III、IV级手术量达99.6%!
在亚太疝协会主席、名誉科主任陈杰教授及科主任申英末教授带领下,疝外科专业团队不断发展,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和最具影响力的疝外科专业团队之一,先后获得石景山区重点专科、北京市医管中心人文科室、北京市总工会创新工作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华医学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及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等基金项目。我科牵头创办了国内唯一的疝外科专业中文期刊——《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国际上第二本疝外科专业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bdominal Wall and Hernia Surgery》;与各学术平台合作,科室成为“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培训基地”、“亚太疝协会培训中心”、“国际内镜疝学会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培训基地”、“国际疝和腹壁内镜考核与标准学院”。我科牵头建立了“中国疝病专科联盟”,并推出了“中国疝病登记随访系统”,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60家加盟单位,累及数据超过22万例。依托杂志和各培训基地平台,疝外科在北京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办过1500余次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学习班,培训全国各地、各级医院6万余位外科医师。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10余期的大型巡讲,进行疝修补技术规范化推广和医师培训,组织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搭建起国内外疝外科专业专家的学术交流平台。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1天(24h)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目前腹股沟疝绝大部分手术可按日间手术流程实施,日间手术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在降低患者感染率和加速患者康复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我科从2003年开展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2019年,牵头在全国推出了“腹股沟疝日间手术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目前每年完成腹股沟疝日间手术2000余台,成为全国开展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标杆科室。
微创-腹腔镜疝修补术
国内腹腔镜疝修补术得到广泛开展。患者腹壁上只留有2个0.5厘米和1个1厘米的戳口。目前,随着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的治疗费用与开放修补手术的差距逐渐缩小,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近年来还发展出了更为先进的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这种术式可以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外间隙操作,补片不需要固定,帮助患者减少疼痛。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治疗腹股沟疝最理想的术式,在陈杰教授的带领下,经科室全体医疗护理人员十余年的努力,我科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为广大腹股沟疝患者带来福音。此术式降低手术麻醉对人体的影响,尤其适合于高龄、合并症多、基础条件差的患者。
青少年及青壮年患者腹股沟疝生物补片修补术
青少年的腹股沟疝多数存在腹横筋膜的缺损和薄弱,而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复发率高,因此手术中需要行内环口和腹横筋膜的修补。针对这部分患者,我们利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可降解、异物感小、不影响发育的特点,采用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进行腹股沟疝的修补。目前我科已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支持下完成了应用生物补片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科研项目,为这一特定人群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材料。同时,这一技术也已推广应用到青壮年腹股沟疝的患者。
儿童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技术
儿童腹股沟疝为先天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是治愈儿童疝的可靠方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其微创性,有着传统手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已成为治疗儿童疝的首选术式。我科在传统腹腔镜2孔技术上,不扩大脐孔切口,利用针式钳就能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缩短至5-10分钟,充分发挥了单孔腹腔镜不留疤痕、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麻醉清醒后患儿即可饮食、下床活动,术后当天就能回家。此技术为国内首创。
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返流的手术治疗
目前主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微创)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同时根据术前测压及测酸结果进行“量体裁衣”的胃底折叠术,手术时间60分钟左右,术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动,复查食管造影,如无异常,2-3天可逐步进流食、半流食并安排出院。根据专业的饮食指导,术后2周至1月可恢复正常饮食。
各类腹外疝手术的个体化治疗
腹腔内容物经腹壁裂隙或缺损及薄弱区突出到皮下形成可复性或不可复性包块称为腹外疝(又称腹壁疝)。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等,但以腹股沟疝最常见,并被老百姓称为“小肠疝气”。腹外疝种类、手术方式及修补材料较多,我科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针对各类疑难复杂腹壁疝患者(如合并肝硬化腹水、肥胖、巨大疝、嵌顿疝、肿瘤等),达到最佳的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造瘘口旁疝及盆底疝的治疗
造瘘口旁疝是腹壁造口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几乎不可避免出现造瘘口旁疝;而造瘘口旁疝又以复发率高而著称,治疗的难度很大;目前我科开展腹腔镜技术治疗造口疝旁疝,如Sugarbaker,IPST等术式,有效降低了复发率,有效避免了造口脱垂及造口周围感染等并发症,是目前治疗造瘘口旁疝效果的好的方式。盆底疝为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采用“杂交技术”先后通过开放及腔镜技术完成盆底重建修复。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修复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一般通过自身锻炼及仪器辅助多可自愈,但随着近年多胎产妇及高龄产妇增多,腹直肌分离发病率明显增多,如果产后一年腹直肌分离仍在两指及以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开放手术伤口长,恢复慢,术后腹部留有明显瘢痕,而腹腔镜手术不但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保证了治疗效果的同时达到了微创美观的效果。
“杂交技术”及“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各种巨大、复杂疑难切口疝
小切口辅助腹腔镜的“杂交技术”结合了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各自的优点,又有效地避免了其各自的缺点:切口较单纯开放手术小,去除疝囊彻底,可关闭疝环缺损;补片放置容易、位置准确,可直视下固定,固定更加牢固;又可腔镜下观察补片固定效果;同时还可有效减小所用补片大小。而“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能实现各种巨大的腹壁缺损的关闭,恢复腹壁功能及完整性,将适合的补片置入腹壁间隙内从而加强腹壁强度减少复发率,已成为目前治疗巨大、复杂切口疝的理想术式。
三院区地址:
院本部: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南路8号   地铁6号线东大桥站B口出东北方向
石景山院区:石景山区京原路5号 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A口出西南方向
常营院区:朝阳区东十里堡路3号 地跌6号线常营站东南方向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04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042
 
